河北省植物生理与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7年,前身为河北省植物免疫学研究室和河北农业大学抗病抗逆研究室。实验室由三个分室组成:植物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室、植物抗病性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室、植物抗病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研究室。实验室于2014年通过了项目可行性论证并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2015年通过验收,于2019年通过河北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坚持立足河北,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强特色、高水平”为目标,为河北省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实验室围绕“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机理、植物抗病性的细胞分子机制和植物抗病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等3个方向在植株、组织、细胞、分子水平展开研究工作。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小麦、玉米等都是我省的重要农作物,每年因病原物侵染造成的损失巨大。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生理与分子病理研究方面积极活跃,重要成果日新月异,建设以植物生理与分子病理学为研究热点的重点实验室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现实意义。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推进并提升我省在植物生理学与植物分子病理学研究领域的水平与发展,进一步提升研究队伍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同时也将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病理学科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实验室现任主任为董金皋教授,副主任为王冬梅教授和刘国振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朱立煌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由7位专家组成。
经过10年的建设,实验室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以中青年为主的学术队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9人,其中博士38人,教授19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7人。实验室成员来自植物病理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不同学术知识背景,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特点突出。全国模范教师1人、农业部现代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1人、三层次2人,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多人在生物学相关学术组织或期刊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