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Teaching Staff

生物医药系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生物医药系 >> 正文

王秀伶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微生物药物转化;益生菌资源挖掘与利用

招生方向:

联系方式:

wxling2000@hebau.edu.cn

学习经历

1987-1991  河北农业大学,学士

1991-1994  河北农业大学,硕士

2001-2004  韩国国立汉城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已更名首尔大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5.07-1999.12  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999.12-2000.12  韩国庆熙大学 (韩国语学习);韩国忠北大学 (植物病理学习)

2004.03-2004.09  韩国首尔大学农业生命科学院,博士后

2004.10-2008.12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系,副教授

2008.12 -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药系,教授

荣誉称号及社会兼职

1.全国师德标兵 (2015)

2.河北省模范教师 (2009)

3.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4)

4.河北省师德标兵 (2015)

5.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2014, 2017)

6.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名师三层次 (2020-2024)

7.河北农业大学楷模之师 (2022)

8.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 (2021)

9.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6-2026)

10.河北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2012-2028)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

1. 专业必修课《进化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

2. 专业选修课《微生物药物学》(制药工程、药学专业)

研究生课程:

《现代微生物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及领域

微生物转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一种酶或几种酶对底物特定部位进行的催化反应微生物转化工业化的里程碑是黄体酮被黑根霉产生的羟化酶转化为11α-羟基黄体酮。近年来,微生物转化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中药研发。大豆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异黄酮等营养和功能成分,是人类的健康食品。与未发酵相比,发酵豆制品不仅风味独特、易于消化吸收,而且在营养保健等方面更具优势主要围绕药源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中药活性成分微生物转化及功能性发酵豆制品研发方面开展工作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大豆异黄酮及中药活性成分微生物转化

2.功能性发酵豆制品研发与疾病预防

主持项目及获奖

教学上,主持完成省级教研项目“新形势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项,获河北省教育厅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论文二等奖(第1);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制药工程)负责人。科研上,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河北省及河北农业大学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产后服务与加工专项等10余项,主持项目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两项;指导的硕士论文“大豆异黄酮还原菌株耐氧突变株的耐氧机制与有氧转化调控”及“3¢-去甲基-牛蒡苷元转化菌株的分离筛选、转化特性及转化产物活性研究”2013年和2018年分别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年来,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赛区)二等奖和“互联网+”产业赛道铜奖多项。

1.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第2批)“大豆异黄酮代谢产物的高效有氧微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研究” (CPRC027, 2010-20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严格厌氧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耐氧突变株的耐氧机制研究” (31170058, 2012-2015).

3.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具有抗衰老、抗癌活性新型微生物转化产物的作用机制及动物蛋白质组研究” (No.16962504D, 2016-2019).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单味牛蒡子通便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研究” (81973459, 2020-2023).

5.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创新团队产后服务与加工专项 (HBCT2019190202, 2019-2022).

6.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创新团队产后服务与加工专项 (HBCT2023040206, 2023-2027).

代表性学术成果

获奖情况:

1.“枣疯病控制理论与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J-202201-R09), 2007.02, 第9.

2.“大豆异黄酮微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与鉴定”,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7ZR3004-1), 2007.12, 第1.

3.“大豆异黄酮微生物转化产物的有氧合成调控及其抗癌作用机制“,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21ZR3005-R1), 2022.02, 第1.

代表性论文:

1.Wang XL, Hur HG, Lee JH, Kim KT, Kim SI.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S-equol from  dihydrodaidzein by a newly isolated anaerobic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um.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5, 71 (1): 214-219 (世界首株植物雌激素雌马酚产生菌).

2.Liang XL, Wang XL*, Li Z, Hao QH, Wang SY. Improved in vitro assays of superoxide anion and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f isoflavones and isoflavone metabolites.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22):11548-11552.

3.Zhao H, Wang XL*, Zhang HL, Li CD, Wang SY. Production of dihydrodaidzein and dihydrogenistein by a novel oxygen-tolerant bovine rumen bacterium in the presence of atmospheric oxygen.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1, 92(4):803-813 (世界首株严格厌氧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的耐氧突变株).

4.Liu MY, Li M, Wang XL*, Liu P, Hao QH, Yu XM. Study on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um Blautia sp. AUH-JLD56 for the conversion of arctigenin to (−)-3-desmethylarctigenin. J Agric Food Chem 2013, 61(49):12060-12065.

5.Liang XL, Li M, Li J, Wang XL*. Equol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MMC-7721 cells through the intrinsic pathway and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pathway. Anti-Cancer Drug 2014, 25(6):633-640.

6.Li M, Li H, Zhang C, Wang XL*, Chen BH, Hao QH, Wang SY. Enhanced biosynthesis of O-desmethylangolensin from daidzein by a novel oxygen-tolerant cock intestinal bacterium in the presence of atmospheric oxygen. J Appl Microbiol 2015, 118(3): 619-628.

7.Wang Y#, Yu F#, Liu MY, Zhao YK, Wang DM, Hao QH, Wang X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um Eggerthella sp. AUH-JLD49s for the conversion of (-)-3′-desmethylarctigenin. J Agric Food Chem 2017, 65(20):4051-4056.

8.Guo X, Zang X, Dou SJ, Wang DY, Wang XL*. Fermentation of soymilk by 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 isolated from Chinese stinky tofu capable of effificiently biotransforming isoflflavone glucosides to dihydrodaidzein and dihydrogenistein. J Sci Food Agric 2022, 102(15):7221-7230.

9. 赵晓佳, 李易聪, 王秀伶*. 大豆异黄酮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报. 2020, 60(2): 211-226.

10. 尤文雅, 张亚昆, 王秀伶*. 中药牛蒡子主要活性成分转化代谢研究进展. 药学进展. 2020, 44(2):112-118.

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1.王秀伶, 杨露, 彭文涛, 王铭. 耐氧夏普氏菌及其在达维荚蒾苷元有氧合成中的应用. CN: CN104673721 B, 2018-04-24.

2.王秀伶, 王烨, 于飞, 刘明月, 赵亦楷. 爱格氏菌AUH-JLD49s及其在3'-去甲基-牛蒡苷元转化中的应用. CN: CN106399182 B, 2019-07-09.

3.王秀伶, 高雅宁, 于秀梅, 张红蕾. 爱格氏菌、S-雌马酚产生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 CN105861363 B, 2019-11-12.

4.王秀伶, 李晓蕾,杨露. 一株健康人肠道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CN: CN107653199 B, 2020-02-14.

5.王秀伶, 郝庆红, 张红蕾, 周博, 贾扬. 大豆内生菌及其应用. CN: CN108676737 B, 2020-09-29.

6.王秀伶, 郭霞, 于秀梅, 窦世娟, 侯名语. 一种酸鱼乳杆菌、用其发酵豆乳的方法及制备出的发酵豆乳与应用. CN: CN111197018 B, 2020-11-06.

7.王秀伶, 曹伶俐, 刘艳春, 郭霞, 臧瑄, 王东昀, 刘晨.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用其制备纳豆的方法及制备出的纳豆与应用. CN: CN114292790 B, 2022-09-09.

8.王秀伶, 刘晨, 窦世娟, 胡铁欢, 曹金锋, 侯名语, 于秀梅, 庆红. 一种具有减肥降脂抗炎功效的纳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 CN114304511 B, 2023-06-09.